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长江大学“双带头人”肖围教授:照亮前行的“一束光”
2023-05-04 10:31:00
作者:

“肖老师科研好厉害!”“肖老师很爱护学生!”“我想跟着肖老师做课题研究!”……在长江大学化工学院,提起肖围,学生们都为他点赞。去年9月,肖围获得长江大学首届“一束光学工奖”。

走进肖围的实验室,实验器材琳琅满目,里面都是学生忙碌的身影。这间50平的实验室,已走出近20名学术成果丰硕的学生。而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长江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近年来,在支部建设和支部活动方面,他主动担任“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双角色”,努力践行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引擎”作用。

争当党建和业务的“双引擎”

作为学术带头人,又承担着党支部书记的工作,肖围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学院要发展,学科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我们在传承学院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学科发展、教学科研、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紧密融合。”肖围说。

2019年7月,肖围刚刚担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党支部书记,之前,对如何召开组织生活会、如何收党费、发展新党员,他只是作为“旁观者”经历过。如今,从主持会议、安排发言到宣讲党课、记录笔记,这位“工科男”驾轻就熟、有条不紊。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作为党支部书记,肖围首先立好自己这面旗帜。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1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70余篇,入选ESI热点论文2篇、高被引论文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项。担任支部书记3年来,肖围带领党支部苦练内功,在加强支部自身建设上下功夫。学校组织的新任党支部书记培训、如何高效组织“三会一课”的学习……他积极参与各种党务培训和交流。为了兼顾出差老师的党课学习,他积极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分时学习活动;为了让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学习,他将微党课搬到了系办公室、实验室;为了更好地服务支部党员教师,让支部成为党员歇息的家,他通过微信定期了解支部党员家庭、事业发展情况。

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3年来,他坚持把推进学校中心工作作为基本落脚点,定期邀请老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党员站稳讲台、协助青年博士申报课题、为年轻老师修改基金申报书……他把党支部的建设贯穿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过程。李传华博士刚进校时,走上讲台比较羞涩。“第一次登讲台,非常紧张,再加上下面坐了很多领导和老师,讲的时候怎么都想不起之前备课的内容。”回忆起第一次上课的情形,李传华至今难忘。为了帮李传华站稳讲台,肖围请来了教学督导高林教授。数次指导,李传华从从羞涩变得沉稳老练,讲授的课程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3年来,支部教师党员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肖围先后入选湖北省杰青、湖北省首届青年拔尖人才;原支部书记颜学敏入选湖北省优秀青年骨干人才,支部成员肖围、颜学敏、邓晓清、李传华入选长江大学长江人才计划-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菁英人才。支部成员颜学敏获长江大学“十佳师德标兵”、支部成员曲宝龙、米远祝先后获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四有好老师”称号。

在科研方面,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调动学科资源,打造项目申请直通车。支部成员组建长江大学新能源与环境材料科技创新团队,合力攻关科研项目。3年,支部成员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收录的论文150余篇,获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2项,科学研究经费总额到达1500余万元。平台建设上,支部助力学院先后获批油气田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控制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荆州市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践行课程思政的“同化力”

2021年,肖围申报的《新能源介绍与应用》项目获得学院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立项资助。而这只是他践行课程思政、充分挖潜课堂、实践育人的小缩影。

“我是肖围老师带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从大二开始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时候,我就跟着肖老师做实验。在肖老师的实验室呆了近六年,肖老师的勤奋与和蔼深深地影响了我。”2016年研究生毕业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的王脂胭说。

自2013年7月入职化工学院来,肖围每天早上起床必做的一件事就是看一下科研公众号上是否有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做科研的文章,然后第一时间分享到他的学生群里,与大家展开研讨。他经常跟学生说:“不懂就及时问,跟我沟通交流,我们一起探讨。”学生也谨记于心。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我要求自己勤奋,办事效率高,对我的学生也是如此。”每天他都会去实验室,每周一次的研究生组会也必到场。尤其研究生入校后的第一次组会,他会根据学生的情况为学生做出规划。学生交给他的论文,他总是很快就能批改返还。“肖围老师的实验室风气甚优,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也阻挡不了学生迈向实验室的脚步。”

“肖老师在学术上对我们提出要求和建议,在生活中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与温暖。”化学工程与工艺12002班陈启燕说。“记得有一次,我们做实验到很晚,当时外面雨下得很大,肖老师在办公室忙完自己的事情后还开车送我们回宿舍。” “我们大二开学搬宿舍的时候,肖老师开车帮我送了行李。”……这样的小事屡见不鲜,但面对学生的由衷感谢,肖围却说:“我为学生做的都是小事,不值得说道。”

这是肖围关爱学生的身影,也是该支部育人路上的一个缩影。

播撒结对帮扶“大爱心”

“我从大二开始就是肖围老师结对帮扶的对象,结对帮扶后就进入了肖老师实验室,后来读了肖老师的研究生。”高材11803班的聂淑晴于2020年成为肖围结对帮扶的“团队成员”。

短短三年时间内,聂淑晴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一作发表两篇SCI论文、两篇会议论文,同时参与发表三篇论文,现已保研长江大学化工学院,6年的悉心指导让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三年来,肖老师给我们树立了积极刻苦,扎实学习的好榜样。很感激肖老师这些年来对我的悉心教导,我才能获得今天的成绩。”她说。

2015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率先实行教工支部结对帮扶本科生工作,并制定了《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教师党员帮扶学生工作制度》,支部10名教工党员构成“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的雏形。经过前期对学生进行详细摸排,支部确定每名党员教师结对帮扶3至5名本科生,与学生签订帮扶责任书,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每2周深入结对帮扶学生班级听课1次;每2周深入帮扶学生寝室一次;每周了解学生上课情况,重点关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不合格的学生。通过举办学术创新论坛报告会、考研经验分享座谈会,邀请支部资深硕士生导师、青年博士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使有科研意向、考研深造意向的学生找到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方向。

除了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科研水平,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支部联系学生工作的重心。每个结对帮扶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小组内部学术交流会。“每次小组学术交流会议,感觉肖老师都为我及时纠正方向,厘清思路,为我们科研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生刘程锦说。目前,肖围所在的科研团队已先后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其中获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结对帮扶工作在该院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2017年该院建立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学生全过程“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从进校开始就配备成长导师结对帮扶,开展化工通识教育,借助科研项目和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导向性学习。

2019年至今,该院每年本科生与学院教师结对帮扶人数稳定在130人左右。结对帮扶的学生,成为了该学院科研发展的基石,并成功培育出了很多国家级本科生学术竞赛奖项。据统计,近3年,学院本科生立项科研项目136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篇,SCI、EI收录论文16篇,获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奖项5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系党支部,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在这里,一个用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爱陪伴学生进步的党员教师群体正在形成。(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