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武汉商学院优秀毕业生李畅:将基层作为自己奋斗的舞台
2023-03-16 14:55:00
作者: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一直坚守理想信念,在一线岗位为人民服务。”3月15日,身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李畅这样告诉记者。2021年,李畅从武汉商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毕业,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拔,来到望谟县新屯街道办事处纳坝村,跟随纳坝村乡村振兴指挥部、纳坝村党支部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
  地处麻山腹地的望谟县是2020年最后一批脱贫摘帽县,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老家在孝感李畅,背起行囊来到相距1200公里的新天地。刚到望谟时,已经作好心理准备的李畅还是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条件很‘原始’,村民们煮饭甚至还需要烧柴。”近两年时间,李畅扎根在望谟一线,感受着这个民俗文化特别浓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占到了80%。精致的民族服装,特色的布依族村寨、美味的五色糯米饭、热闹的篝火晚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纯朴热情的少数民族同胞……这就是我眼中的望谟。”李畅说。
  在村工作期间,李畅积极协助纳坝村第一书记、纳坝村村支书围绕乡村振兴、村庄环境整治等开展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劳动,关心关爱残疾人和“三留守”人员,定期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整理帮扶干部台账、协助持续开展“四逐四准”、入户登记易地搬迁信息等工作。在此期间,李畅了解到基层生活并不是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快意体验,更多是底层人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艰苦劳作。“村里所有工作都要我们来,入户走访、了解民情是常态,宣传扶贫政策、消防安全知识等也要做,刚开始我和村民都张不开口,当地的大多数人都说贵州方言,到了村里有些老人还会讲少数民族语,往往出去工作还要在村里找个‘翻译’。”李畅说。
  遇到农收季节,李畅忙碌的身影出现在田地里,他和其他同事一起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开展耕地、播种、施肥、抢收等帮扶活动,每个环节都有条不紊地推进。稻香扑鼻,李畅的“红马甲”与金灿灿的稻谷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即使身处一片贫瘠之地,生活也总会有五颜六色。“当前正值水稻收获期,大片成熟的水稻如不及时收获会影响到产量,村里青壮劳动力大多都外出务工,部分群众秋收比较困难,我们必须尽最大努力帮助群众第一时间抢收。”纳坝村第一书记李彪说。而李畅与同事帮助村民收获水稻2600斤,他们用满身的尘土,换来了群众的笑脸;大大减轻了村民群众秋收压力,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热泪盈眶可能只需要简单一个动作,李畅也有这样感触的时刻。在他进行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时,一位聋哑大叔伸手向他点了个赞,这一幕使他全身瞬间充满温暖,充满力量,同时他也真切体会到了民族交融带来的亲切感。他用最简单淳朴的方式流露出了最真实的感情,表达了对李畅等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坚定了李畅服务基层、奉献基层的信念。
  “在村里加班,在村里吃饭,在村里熬夜防疫,送村民回家,给村民宣讲,在村里平息山火。他开口闭口的是纳坝村里的事,让我恍惚觉得他就是这个村的人。”大学室友范勇每每联系李畅,总是被李畅的各种“村里事”占据话题。李畅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毕业选择西部计划时,父母最开始是担心又反对的。“西部计划要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当时我的第一选择是新疆或者西藏,把我爸妈吓了一跳,父母担心我适应不了,但是更害怕我干不好,影响了工作。”两年来,李畅说,来到望谟就是“心安处即吾乡”。融入李畅血脉的望谟县纳坝村,那一群淳朴诚善的村民、那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印在了李畅青春最深的记忆里。
  在学校时,李畅曾在食品科技学院做过勤工助学工作,也是在办公室老师的口中了解到西部计划。“当时老师说西部计划很锻炼人,我虽然不太明白具体是做什么工作,不过挺向往的。”临近毕业,李畅参与西部计划选拔,从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基层里藏着国家的希望,我来到望谟,觉得无比幸运。我能够参与到这样有意义的工作中,收获了喜悦、感动,磨炼了自己,让我觉得十分光荣。”李畅表示。(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程佳瑶 张思渊)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