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权威发布|江汉大学2023年研究生招生指南
2022-09-17 11:37:00
作者: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201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2年),湖北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
  现有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79人,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教授28人,博士学位教师72人。
  近五年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0余项,总科研经费13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
  支撑“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江汉大学华烁产学研一体化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等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
  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1202)
  201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2年),为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主干学科。
  现有硕士生导师49人,有各类高层次人才10余人,教授23人、博士学位教师45人。
  近五年来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研究项目,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科研奖励。
  拥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和“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0773/0805)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20人,正高级职称21人,博士学位教师37人。
  近五年获得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奖1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82项、横向科研项目42项,总科研经费229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42篇,出版著作7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91项。
  支撑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柔性显示材料与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湖北省光通信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湖北省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研究生工作站及华烁产学研一体化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2个省级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
  环境科学与工程(0776/0830)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十三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的支撑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有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正高级职称8人,博士学位教师38人。
  近五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33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总科研经费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
  支撑“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持久性有毒污染物环境与健康危害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气体净化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江汉大学环境检测中心(CMA认证检测中心)”、“江汉大学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多个科研教学平台的建设。
  中国语言文学(0501)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武汉市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
  现有硕士生导师13人,有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12人,正高级职称11人,博士学位教师31人。
  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4项等各级各类项目共计91项,出版学术著作32部,发表学术论文424篇。
  支撑武汉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和湖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曲艺)2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的建设。
  中国史(0602)
  2018年获硕士学位授权,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019年),为湖北省“十四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城市治理与文化传承”的主干学科(2020年)。
  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正高级职称6名,博士学位教师14人。
  近五年获得省级奖6项、市级一等奖6项,承担省部级、国家级项目1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支撑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及江汉大学武汉抗战、武汉城市记忆(口述历史)校级研究中心的建设。
  生物学(0710)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正高级职称12人,博士学位教师40人。
  近五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总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培育植物新品种6项。
  支撑湖北省豆类(蔬菜)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食用豆类自然科技资源中心、湖北省汉江流域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中心、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菊花创新中心、湖北省农业生物种质基因检测鉴定中心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和市、校科研机构的建设。
  基础医学(1001)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12年)。
  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37人、双聘院士2人,有国家级、省市级高层次人才12人,有40余位专家在国家、省、市各专业学会担任主要职务。
  近五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市级科研项目87项,发表论文600余篇,授权专利40项,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1次。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院校建立有良好关系。
  拥有湖北省基础医学教学示范中心,FPH级标准实验动物中心、湖北省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及武汉生物医学研究院等6个校级医学学科研究院所及1个湖北省名师工作室。
  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武汉市重点学科(2013年)。
  现有硕士生导师15人,正高级职称12人,博士学位教师28人。有省级高层次人才10人。
  近五年获得各类国家级、省级奖项5项,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省级教学团队1个,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25项、横向科研项目26项,总科研经费45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6篇,出版著作23部。
  建有湖北省示范思政课教学基地、湖北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等2个省级教学实践平台。
  临床医学(1051)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硕士生导师近300人,正高级职称172人,有国家级、省市级高层次人才78人,担任省市级各类医学会委员或副主委者占比20.1%。
  拥有9家研究生培养基地,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27个、省部级及以上各类教学与实践平台38个、湖北省研究生工作站2个、国内首家中美合作全科医师培训基地1个。
  艺术(1351)
  201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硕士生导师74人,有高层次人才5人,正高级职称24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
  近五年获得教学成果奖36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95项、横向科研项目101项,总科研经费2451.13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及作品1526篇,出版著作92部,专利388项。
  支撑武汉城市音乐研究院、武汉语言文化中心、省级艺术设计实验中心等多个研究平台建设。支撑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汤湖美术馆等29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拥有D+M工业设计小镇、宜家家居等23家知名企业作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教育(0451)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8人,有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9人,正高级职称36人,博士学位教师63人。
  近五年获得各级各类奖励410项,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16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18项、横向科研项目88项,总科研经费2217.118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17篇,出版著作50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6项。
  支撑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和武汉市外国语学校省级研究生工作站。
  社会工作(0352)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硕士生导师19人,教授3人,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高层次人才7人。
  支撑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研究院、社会组织发展研究中心等5个科学研究机构,湖北省首家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武汉楚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武汉楷信社会组织评估中心等建设,其中多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分别获得“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全国百强社工机构”、武汉市“工人先锋号”、“全国社会工作实务、实训、实践基地”等荣誉。
  体育(0452)
  201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7人,博士学位及博士后教师10人。教师中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9人、健将级运动员4人、一级运动员5人。
  近五年获得国家自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1项,省、市级课题22项,横向课题16项,各类科研经费达300万元,获省市级奖励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5篇,出版专著9部,教材15部。
  建有体育科学研究基地校级平台。体育硕士的培养方式由学校导师与校外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联合指导,重点突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应用心理(0454)
  201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硕士生导师12人,有省级高层次人才2人,正高级职称4人,博士学位教师14人。
  近五年获得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3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10项、横向科研项目38项,总科研经费784.83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9篇,出版著作5部。
  电子信息(0854)
  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2016年)。
  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58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具有博士学位58人。
  近五年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奖励16项,教学成果奖4项,承担纵向科研项目84项、横向科研项目86项,总科研经费1883.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479篇,出版著作46部,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97项。
  支撑教育部智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湖北省校企共建起重安全智控研发中心、湖北省环保型汽车油管智能制造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武汉市智能物联网工程中心等12个(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拥有数十家企业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会计(1253)
  201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博士占比70%左右,70%以上教师拥有行业工作经验,拥有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
  拥有信永中和、致同、中审众环等会计师事务所,用友、汉口银行、银丰集团、顺丰数据等十余家单位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习实训基地。
  土木水利(0859)
  202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为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智能爆破与城市环保”主干学科。
  拥有中国工程院谢先启院士、谢礼立院士,教学科研技术人员30余人。
  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主编和参编国家标准5项,出版专著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12项、国家级工法3部、省级工法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
  支撑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破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两个科研平台建设,拥有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设计院、长江设计集团、武汉生态环境投资发展集团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
  金融(0251)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学位教师17人。
  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汉城市圈制造业发展研究中心”、省属高校“城市圈经济与产业集成管理”优势特色学科群、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商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等学科建设平台。
  翻译(0551)
  202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现有硕士生导师10人,正高级职称7人,博士学位教师9人。翻译教学团队是湖北省高校优秀团队,翻译教研室是湖北省本科高校优秀基层组织。
  近三年,获得国家级大赛102人次。
  拥有江汉大学校级翻译中心实践平台,拥有《长江周刊》编译团队,每周编译并合作发行一期;学院拥有多家实习实训校外合作平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