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中师范大学:60%办学经费“下放”到学院
2013-08-01 12:53:00
作者: 中国教育报

  几年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搬进了新办公大楼。看到新办公楼内的中央空调和设施全新的办公室,政治学研究院分党委书记王长华为当时全校最好的办公条件兴奋不已。

  可是,华中师范大学正在推行的一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让王长华最近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为了压缩公用经费,主动请求学校关掉政治学研究院办公楼的中央空调。

  按照华中师大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为扩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在总体把握办学方向的前提下,将过去统一掌握在各职能处室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管理调配权大头下放到各个学院。今后,各学院办学将依据学校财务按学院学科专业、师生数等指标分别核算下达的经费,自行决策和分配各项经费支出。

  人、财、物等资源管理调配权“下放”到学院,学校职能部门还能管什么?在这场改革面前,不仅一些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第一次感到了身份认同危机,而且各学院管理者也预感到空前压力——过去,学院没钱,想开的学术会议、想推动的教学改革,都干不成;现在,60%的钱到了学院,怎么花,花在哪里才算合理?

  60%办学经费“下放”到学院

  依据学院是大学办学行为的主体,华中师大以权、责划分为核心,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个管理层级,通过学校分权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学校对全校过去3年财务状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并逐个学院按照不同的分配比例进行了数据仿真分析,最终确定了学院与学校之间资源配置的比例——6∶4。这一比例,既保证了学院有自主调配、自主发展的空间,也使学校能够集中精力谋大事、办大事。譬如整个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等宏观的重大发展项目,不会因为经费下放学院而受影响。

  “中国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师生人数众多,俨然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内部,学院是从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最基层单位,它直接面向学生,最了解各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通过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学校可以把办学自主权交给学院,学校行政部门只负责教学质量评估、教学科研以及重大项目等宏观规划和监管。最终,要在学校内部形成小机关、大学院的管理体制,真正做到管理重心下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说,过去的“一元制”管理体制,是一边“捆着草”,一边“饿死牛”,学院权力太小,学校行政管理的各处室掌握资源的权力过大,使学校整个管理体系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甚至出现了每到年底一些处室经费没用完、而学院“揭不开锅”的怪现象,造成学校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不改革这种体制,学院的活力无法释放,基层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很难推进教育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提高办学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也难以落在实处”。

  王长华所在的政治学研究院,是一个只培养研究生、没有本科生的“特殊学院”。今年年初,学校按照人头数、教师工资、奖金、学生奖学金等口径下拨给研究院的60%经费,达到798.91万元。这是政治学研究院“账户”名下第一次有如此巨额的经费,但是,作为掌管这笔资金去向的王长华感到“压力山大”。因为,按照2012年末同口径决算结果,政治学研究院的足额经费是880万元。

  对于王长华而言,这不仅意味着她必须统筹研究院现有的师资、科研、教学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学院一起,参与学校重点学科、大平台建设等项目竞争,从而填平经费的“缺口”部分,而且还得想办法增收节支。

  60%财权“下放”学院后,过去长期掌管着学校各条块资源的管理部门和科室最初仿佛有种被“削权”的感觉,比如以前每年至少掌握2500万元教学经费的教务处,现在这笔经费的“大头”被直接划拨到了学院,教务处每年能掌握的经费仅600多万元。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1-01-08 16:51
华中师范大学 2020-12-29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