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世界水日,一起走近汉江师范学院与她的故事
2023-03-23 11:38:00
作者: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届“世界水日”

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届“中国水周”

水——生命的源泉

孕育万物 滋养生命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

我们一起去看看

汉师与水的故事

—— 缘 ——

溯源古老郧阳

枕于汉水山川

浸润在广袤的汉江流域

汉师似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2016年升格本科

汉江师范学院成为全国唯一一所

以汉江命名的高等院校

汉师校徽名为汉江帆影

形似两片船帆徜徉于蜿蜒流淌的汉江

汉之广矣待扬帆

莘莘学子梦想载于粼粼汉水之上

我们从这里扬帆启航

开始人生的新起点

—— 源 ——

 

为了南水北调水源地建设

支持国家水利工程、三线建设

在短短半个多世纪里

学校辗转汉江两岸三地

先后完成六次迁建

2010年学校迁入十堰城区

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学校上下克难攻坚

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2016年汉江师范学院校名正式启用

实现了跨越发展

回望来时路

学校发展如同包容的汉江水

利万物而不争

命运多舛 自强不息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在牺牲和奉献中铸就了:

艰苦奋斗 百折不挠

无私奉献 团结协作

的汉师精神!

成为学校砥砺前行的精神之源

—— 延 ——

汉水奔腾绰约多姿

坐落汉江畔

能为身边的青山绿水做些什么?

在第31个“世界水日”到来之际

各单位也自发组织了主题活动

  3月21日,我校九色鹿科普团队联合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在社区老年大学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活动。向社区邻里讲解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节日意义以及水资源的现状,普及水知识,将节水的理念传递给市民,为打造“绿色先行示范区”添砖加瓦。

  今年2月,学校召开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会议,依托学校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开设生态文明教育通识选修课,打造生态文明教育特色课程,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了解十堰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实践能力。

  2022年,学校化环学院青年志愿者参与十堰市“‘河’我一起,守护母亲河”环保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小学生们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实地参观了解污水变清水的处理过程,在志愿活动中宣传生态文明理念。

  2021年,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全面通水七周年,十堰市第七个生态文明日来临之际。学校志愿者团队在老师带领下,在十堰市茅箭区泗河开展巡河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始末和污水治理程序。

助力生态文明延续

为着清水永续北送

汉师人一直在行动

—— 研 ——

作为地方高校

学校发挥科研优势

以水为媒深耕地方文化研究

做好水文章

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自2014年获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来,汉水文化研究基地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服务学校教科研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度16份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市领导肯定签批,2021年“汉水流域文明研究文丛”两套书系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2022年在全省144个省级社科基地验收中排序27位,获得“良好”等次。通过验收后,汉水文化研究基地积极凝练研究方向,适时调整研究队伍,获批学校首届“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目前汉水文化研究基地,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专项规划成果建设积极推进,已出版《汉水文化论纲》《曲莫如汉》《汉水风神》《饮食汉江:汉水食俗文化论略》《戏曲汉江:汉水流域戏曲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等学术著作10余部。下一步,汉水文化研究基地将围绕学术研究和服务社会等线路,争取为学校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汉江师范学院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社会服务功能,每季度对十堰市及周边的水体开展抽查评估,全年覆盖率达到80%以上。2021年挂牌成立“十堰市河湖长制研究与实践基地”,中心依托该平台进一步聚焦本地五河治理等难点热点问题,服务十堰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育人使命,将科研实践与立德树人、社会实践相结合,团队成员先后荣获全国百名最美环保志愿者、湖北省长江学子、湖北省与绿同行一等奖、湖北省河湖长制示范人物等多项荣誉。

  中心九色鹿科普团队以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生态为使命,年均开展自然生态科普类活动30余场,通过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实现教育一个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愿景。目前,活跃的小小“守井人”200余人,累计参与护水活动5000余人次。团队自2018年至今先后直接或间接斩获42项殊荣,其中国家级荣誉10项,省级荣誉18项,市级及以下荣誉12项。2023年,为助力十堰市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该团队计划开展我是小小守井人进社区品牌活动,通过户外体验活动、科普讲座、探究活动、自然笔记、创意大比拼等多种形式,帮助市民认识水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低碳节能、保水护水的方法,助力“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建设。(通讯员 杨波 廖孟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