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深入班级开展个性化教育!

      2020-10-15    

  “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髓:德!从一生一课表、一人一规划、一师一优课等行动中用心于学生的生长!”、“礼与仁应当相辅相成,每个人都需要保持一颗宽厚待人的心。”10月8日,在这个深秋的晚上,文华学院19会计1班六位同学与班级潜能导师易三军老师共同分享了读《论语》后的感悟与体会。来到本次“潜能导师总结暨读《论语》谈心得”班会的还有潜能副导师、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潜能副导师张鑫苑、王瑾,会计专业辅导员汪婵。
  在担任潜能副导师的一年时间,刘献君认真带领学生细读《论语》、品读《论语》,亲自参与班级的很多活动,同学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刘校长对他们的爱,以及对他们的关心。《中国教育在线》、《网易》、《今日头条》、《长江云》等多家媒体以“这个大学不一样:校长亲自担任班级潜能副导师!”、“一名大学校长的《论语》情怀”为主题报道了一名教育专家的潜能导师工作,受到校内外广泛关注和好评。为了让同学们原汁原味地领悟论语的内涵,刘献君还给每一个学生赠送了一本《论语》。刘献君对于班级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年疫情期间的3月5日,2019会计1班写信给校长(刘献君校长给19会计学1班全体同学的回信),刘献君看到同学们情真意切的信,给同学们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回信。这场特殊时期的书信交流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易三军在总结会上详细概括了本年度开展潜能导师工作的主要内容,易三军重点解析“德”之释义,他表示,文华学院个性化教育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德”,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用心于学生的成长。据悉,文华学院19会计1班大一学年度开展了9次班级潜能导师见面会和2次交流活动:分别为5次见面会和4次线上会议、1次潜能导师三方会议、1次校长与全体同学的书信交流。潜能导师在每周晚点评、每月见面会上都和学生交流,每一次都有不同的主题,如最难忘的事、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读《论语》、学期总结与假期安排等主题、网络学习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等,将个性化教育中的发掘潜能、立志教育和发展空间巧妙的溶入主题中。
  姜德润谈到从曾子的“每日三省”中学到了为人谋需忠心、与人交需诚信、学知识需温故的道理。冷茹梦谈到从《论语》一书中学习为人、为民、为政、为国之哲理,这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加清晰的规划,也更有勇气去解决将来可能面临的难题。吴昊感叹在读《论语》后体会到仁和礼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促进了中华民族日益强大,巩固了民族自信。邱子晗讲述了她细读《论语》后得到的启发,以及对她生活的影响。周天翔以《论语》中的“君子不器”为例,表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潜能,培养个性化教育,而且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探索,锻炼自己的能力。孙瑜赛表示,在校长的带领下通读《论语》,努力学会保持一颗宽厚待人的心,提升了她的内心境界,在生活上对她的行为准则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级会计1班一共有35名同学,其中男生11名,女生24名。通过近一年的班级潜能指导,会计1901班的同学与入校时相比有了较大的进步,除一名学生英语挂课,少数几名网络课程没有通过外,其他学生的基础及专业课程没有挂科现象,班级学风良好。学生的素质,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有较大提高,班级获得2019年度学校“十佳特色团会”、“优秀主题特色团日”等荣誉。
  刘献君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点评与总结,他提出:一、《论语》是中华民族之经典,其内涵是需要同学们细细挖掘的。读经典很重要,研究问题要遵循一定的框架。二、《论语》产生于公元前800年到200年的轴心时代,世界各地先哲们不约而同地思考人生、人性等终极问题,是人类智慧的智慧结晶,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远。中国的大学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具有中国几千年宝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三、个性=共性+特性。个性化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对教育规律的体现,教育的根本在于个体自身,每一个人成长中的问题,最终只能由自己解决,共性生存,特性发展。四、孔子通过自己的体验,对人生作了精辟的概括。“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志于学要认识大学的“学”与中学的“学”是不同的。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学习要学会做人。(中国教育在线 文字| 程炼 图片| 杨嘉豪 龚子君)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