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大学生体育成绩越来越差 3000米长跑被取消
2016-11-22 11:21:00
武汉晨报
作者:

  前不久,在武汉工商学院举行的校园运动会上,在百米赛跑及400米接力赛跑方面,今年的冠军比赛成绩与五年前基本持平,但是在800米、1500米上,冠军的成绩下降比较明显:尤其男、女1500米决赛成绩,均比5年前增加了10秒以上(注:成绩均取自2011年及2016年两年的相应各项决赛的第一名成绩)。记者从武昌工学院体育课部了解到,该校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日常体育测试,分别有跳远、跳高、三级跳远和100M、女子800M、男子1500M成绩等,用于考察学生各方面的身体素质指标。各项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质逐年变差。与5年前对比,跳远由原先的4.02降低到3.78,跳高由原先的1.27降低到如今的1.25,三级跳远由原先的8.78降低到如今的7.92.女子100M的成绩由14.50降到如今的14.96,女子800M由原先的3分11秒04降低到如今的3分11秒26,男子1500M由原先的4分59秒51降低到如今的5分6秒08。

  纪录保持者多为“专业户”

  在刚刚结束的武昌理工学院校园运动会上,10年没有一项破纪录,今年居然有三个学生破天荒在两个项目上打破了纪录,分别是女子铅球、男子1500米项目,但总体成绩依然不如意。记者在走访武汉一些高校了解到,不少项目的纪录保持者均是运动场上的常客,连续参赛,并且打破自己所创下的校运会纪录。

  记者了解到,在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第八届秋季运动会上,共有5人打破了3个项目的比赛纪录。其中不少同学成为“冠军专业户”,刷新自己的记录。“冠军专业户”吴天昊今年以23秒61的成绩取得男子200米第一名的成绩,同一学部的易辉同学以23秒81位列第二。记者了解到,两位同学均为国家级运动员。

  校方主动调减中长跑

  2012年11月初,华中科技大学秋季运动会上,与往年不同的是,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项目被取消了。当时校方运动会负责人解释,这两个项目对学生体质要求较高,取消是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而该校体育部负责人则解释,本次取消两个长跑项目是出于现实考虑,这两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大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上场有一定危险性。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每年新生入学都会进行体能、体质测试,达标结果不太理想。”而同一年,武汉工商学院也取消了男子5000米、女子3000米跑步比赛,取而代之的是男女1500米、800米等较短距离的比赛。该校也认为在校大学生所能承受的比赛强度明显降低,已经基本无法适应如此高强度的比赛项目。同时校方将比赛项目多元化发展,如新增了飞镖、篮球自抢自投、仰卧起坐、多人多足等运动量较小的项目。比赛形式越来越多样,竞技性和高强度的项目数量减少,趣味性和合作性的项目数量增多。

  记者了解到,武汉高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取消男子5000米和女子3000米后,也逐渐增加了趣味性,武汉科技大学今年的运动会项目,除传统的100米跨栏、1500米、3000米等15项田径项目外,还新增了“陆地过山车”、“8字跳绳”等6项趣味团体混合项目。湖北经济学院运动会期间,989名学生参加了100米、跳高、铅球、拔河等18个运动项目的角逐。

  学生体质出现两极分化

  “校运会整体成绩下降,而破纪录者多为专业运动员,这说明大学生运动能力在下降。”武昌工学院体育课部主任张胜利介绍,近年来,学生体质出现良莠两极分化趋势,学校、家庭和个人应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波动大和学生健康知识匮乏、缺乏运动积极性等问题。

  对于体育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张胜利分析称,主要为学生运动健身意识淡薄、对运动知识的缺乏、本身身体素质无法跟上训练强度以及没有坚定的运动行为等主观因素及社会家庭等客观因素(例如,家长宁可为学生买提升智力和体力的各种保健品也很少让孩子出去花时间多锻炼、流汗增强体质。),是学生体育素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他建议大学生改变观念,不应只重视专业课成绩而忽略了通识课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中,应认真落实好每一节体育课的课上训练,大学生应该明确认识到体质对未来的重要性,应该合理规划保持至少一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同时积极参与到学校举行的各项运动比赛中。同时,他建议学校也应加大经费投入,健全体育机制,更新硬件,奖励代表学校外出参赛的学生。

  近期,武汉各大高校相继举办运动会,除了开幕式的花哨外,体育成绩的优劣也成了另一个焦点,一些运动项目数年甚至十多年难破纪录,即使不少高校将运动项目进行调减,也难掩体育成绩整体下滑的趋势,相比于5年前或者是10年前的校运动会成绩,现在的校运动会成绩有些下降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16 14:16
微信图片_202009220920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