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心理抗“疫”:每天刷疫情消息根本停不下来,怎么办?

      2020-03-30    

点击进入:在线心理咨询

  疫情当前,为更好地帮助广大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居民做好个人心理防护,呵护心理健康。日前,由楚天都市报联合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开设“心理抗疫 专家行动”专栏,该专栏在疫情期间,为大家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并带来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今天的主讲人是湖北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家服务队成员、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何姣。

  放下手机能做的事很多

  何姣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接到不少的来电者反映一个共同问题:感觉很焦虑,每天花很多时间刷手机看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各种消息,知道自己这样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可就是控制不住地要看。

  出现这种情况,与“急性应激反应”有关,置身病毒疯狂肆虐的危险环境,耳闻一些令人感慨的故事,或者目睹一些冲击性现场,实际上人们在遭遇急性应激。

  警觉性增高是急性应激反应的一个表现。害怕被病毒感染,人们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会对与疫情相关的环境或事件保持高度警惕,就像一个雷达,敏锐地探测各种目标信号。人们试图从网络中获得一些确切的、有用的信息,让不确定感减少一些,做一些可防备的事,帮助我们保持自己安全和健康。

  当我们处于危险环境时,高度的警觉性有助于我们察觉环境中的任何威胁因素,以便快速做出判断,调动机体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但过度的或持续的警觉,也给人造成身心影响,比如紧张、疲惫,无法享受生活中的乐趣。尤其是当前的网络环境,信息过载,谣言充斥,这要求人们有鉴别信息的能力,否则更加让人焦虑。

  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使用网络?

  一、对自我内在进行觉察

  可以花一些时间来审视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有一些焦虑,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同时问问自己:想从这些搜索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这些搜索背后有什么样的需要?究竟恐惧的是什么?有的人因为正好处在易患病的年龄段而格外焦虑,有的人关注任何有用的可预防的措施以获得掌控感,有的人一直存在的死亡焦虑被激活。当我们对这些有更深入的了解,焦虑感可能会降低一些。

  二、调整信息的摄入量和内容性质

  过多地关注疫情信息,尤其是一些疫情相关的负面信息,让人越看越焦虑,还可能产生替代性创伤,即间接地观看有冲击性的内容而产生强烈的负性身心反应。这不利于疫期的心理健康维护。因而,我们需要有意识地控制看手机的时间,比如规定每天不超过2小时。同时,只查看一些可靠来源的信息,更多地关注正面消息。

  三、恢复生活的秩序

  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稳定感和控制感。因而需要让自己逐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有节奏的生活步调,平衡工作、娱乐、休息时间。尤其可以给自己寻求一些具体、可实现的活动,比如做下擅长的手工、看一些喜欢的书、规律地锻炼身体等,增加内心的安定感。

  四、保持良好的社会接触

  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增加个体的可控感与安全感。这个时候正好可以利用难得的闲暇时间安排家庭活动,促进亲人间的感情。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保持与朋友的沟通,表达内在感受,交流经验,获得支持,以更好度过这段艰难的时间。(中国教育在线 楚天都市报)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