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华学院老教授谢柏林:用“才情”讲好大学物理,注重课程育人

      2019-12-19    

  教育的核心是育人,"课程育人"才是回归教育的本真路径。《大学物理》是一门面向理工科大一、大二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传授和培养基础性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品质,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自然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文华学院的精品课程之一。但该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难懂,而我校学生普遍性的数理基础薄弱,多年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困难较大。要打造适合文华学院学生的《大学物理》课堂,开展应用型《大学物理》课程教学,让《大学物理》课程学习走进学生心灵,就要倡导教师成为课程的研究者、思考者、推动者。这些推动的背后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长期的研究、支持、思考进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引领和实践。
  清代人张潮说,"才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情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对于任何一个深受学生热爱和尊敬并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老师,必定有其独特的人格魅力。魅力何来?无外乎"才""情"二字。教授大学物理这门课的基础学部常务副主任、物理科学系副教授谢柏林老师,正是一个有如此"才情",如此"光热"的魅力老师。物理学是一门有趣且枯燥的学科,有趣在它研究世间万物内在,枯燥在它抽象深奥的理论。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畏惧物理,难以掌握物理知识。所以,谢柏林老师为了避免学生们上课时因为听不懂而导致学习效率不高,独创"三问题"式讲课方法。即课前充分准备,深入备课,然后用问题导入课堂,用问题主导课堂,用问题导出知识,及时引导学生回顾问题、加深学生印象。这一套的理论方法有效的加深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及时回顾问题,让同学们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最近,他带领团队做出了一个崭新的尝试,引领团队进行《大学物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在谢柏林老师的"基于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大学物理在线开放式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的教改项目中,提出了"碎片化、通俗化、形象化"口号,通过开展在线开放式《大学物理》课程建设,针对性地开展过程性学习和评价的"互联网+"的教学实践,以期提高文华学院学生对课程的接受度,探索出适合文华学院的教学改革与突破口。
  2017年底,这项院级教改项目获批后,谢柏林老师就带领物理科学系的所有教师,踏上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征程。为了实现"碎片化、通俗化、形象化"的目标,除了以问题驱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和评价环节外,这项教改项目的重头戏是将两学期112学时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整合,规划出100个左右的知识点或知识单元。针对每一个知识单元,都将重新设计教学流程和对应的PPT课件,安排物理系教师集中备课,最后录制这个知识单元的教学视频并上传到超星平台,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的重要素材。项目的主要参与教师有基础学部谢柏林、肖利霞、陶薇、李传国、丁浩、余雯、李翠玲、力昌英、王霞、陈佳敏等老师,其中谢柏林老师负责的知识点多达42讲,其余老师大多负责8到10讲。除此之外,陶薇老师协助谢柏林老师进行项目的工作布置和推进,丁浩老师负责后期资源上传等工作,电教中心李方亮老师负责视频的录制和剪辑工作。整个项目研究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团结协作,课程团队教师多次放弃休息时间集中备课,诊断课件,排练录制,大家一句怨言都没有。"这是一支特别团结的队伍,像是一个温暖大家庭",物理科学系系主任肖利霞老师评价道。项目负责人谢柏林老师身兼基础学部常务副主任的职务,集中备课期间被电话打断,临时去处理公务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是谢柏林老师坚持耐心的对每一个知识单元把关,手把手的指导每一位青年教师。
  本学期这项项目一直紧锣密鼓的加快进度,终于完成全部视频录制,上传了100个知识点的课件和大部分视频,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全部知识单元视频、互动问题等资源上传。同时这项教改项目的成果已经运用到《大学物理》课程的日常教学,已进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试验阶段。
  在项目为期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谢柏林老师精益求精,耐心指导每一位青年教师,不仅老师们的理论基础、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时项目新颖的教学模式、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内容、项目成果在课堂上的运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和学生都成为了课程研究的成长者和受益者,真正实现了"课程育人"。(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程炼、陈婷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