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生第一课:与中南大一起成长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9-17    

  9月13、14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在为2018级本科新生讲授题开学第一课。第一课的主题为“与中南大一起成长”,他与在场新生们做出约定:希望大家在四年后的毕业典礼最后一堂课不见不散,祝愿大家都能顺利毕业。

  杨灿明首先向新生们从围绕构图要素剖析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的深层含义。他介绍道,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准则来办学的人文社科类大学,校徽不仅传递着我校人文的理念,同时也传递着我们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杨灿明还展示了我校今年70周年校庆特别标志:将兰花、“人文”、数字“70”和奔跑的人相结合,寓意着我校的人文精神和七十周年校庆。他表示,人到七十古来稀,一个学校能发展到七十岁也是很不容易的,学校将从学术、文化、校友三个方面开展里程碑式的校庆活动,希望新生积极参与校庆活动,希望大家见证学校厚实的成长与变革。

  杨灿明从“走进中南大”和“成长在中南大”两个方面开始讲演。针对第一个部分,杨灿明从学校的过去、现在、将来三方面着手,将70周年的历程完完整整展现在同学面前。从1948年中原大学的成立到迁址、学院分离到现在中南大的繁荣景象,学校几经波折、几易其名、数易其地,但不变的是随着新中国建立与成长的初心。杨灿明以严肃但又幽默的语言介绍完六个学校重要阶段后,总结道:“我们的学校拥有光辉的历史岁月,具有光荣传统,是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学校经过解放战争的洗礼,为人才的培养做出巨大贡献,为新中国的崛起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养分,70周年是中南大里程碑式的一年,我为大家能够见证而感到幸运。”随后,杨灿明向新生们介绍了我校的优秀校友,称他们既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南大学子的榜样。杨灿明谆谆教诲:“我们需要努力去提高自我,去做复合型人才,学法律者比别人更懂经济,学经济者比别人更懂法律,坚持去走自己的道路。”杨灿明金句迭出,赢得学生多次雷鸣般的掌声。

  杨灿明还为大家介绍了首义、南湖校区的景观,介绍了学校里不同建筑名字的不同含义,展示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与中国建设银行、意大利和韩国等国家的顶尖大学进行合作办学等校级大事。

  针对“成长在中南大”这一部分,杨灿明从“转变”、“专业”、“健康”、“交往”四个角度进行解读。杨灿明首先从大学增负与中小学减负的新政策导向入手,引用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话“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理的机关”,指出大学的转变一是从别人为自己规划到自我规划的转变;二是从“两耳不闻窗外事”到“学在中南,心在天下”的转变,强调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培育与转变,并用老校友的自传再次强调和平年代里更应该塑造家国情怀、民族气节,这恰恰是中南大红色记忆的表现;三是完成从学习接受者到学习参与者角色的转变,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将学术二字拆开理解强调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同时杨灿明建议同学们四年内读100本好书、听100场讲座,“不仅要读有字书,还要读无字书,更要有所悟、有所思”。 

  关于专业问题,杨灿明说道:“孔子精通六个专业,礼乐射御书数;亚里士多德有七艺,他在孔子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个逻辑学。所以,一个人在三级学科里学得再好也只是个学术代表者,在二级学科学得再好也只是学者,你只有在一级学科里学得很好才叫学家,而你只有横跨几个一级学科才有可能成为大师。”因此他鼓励新生们不要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专业里,而是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生活。

  随后杨灿明谈到两点健康问题,一是身体健康,二是心理健康。他建议同学们利用学校多样化的运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树立正确三观,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强调同学们要学会自律,考勤率、抬头率、点头率等都要“达标”。

  最后杨灿明强调了交往问题,他希望新生处理好同学间、师长间的关系,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互帮互助,以缘分作为纽带将同学们的关系连接起来,并时常与自己的父母沟通交流。

  杨灿明在发言的最后展望未来,“在中南大的你们的不断发展为中南大注射无限生机,同时也为国家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成长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经历,是从认识自己到完善自己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最美好的青春时光中奋力成长”。

  杨灿明以其深刻而又幽默的精彩讲话赢得全场不间断的掌声与喝彩,向同学们展现了中南大深厚的历史底蕴、传承70年生生不息的优良传统以及蓬勃发展的生机。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