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院士做客文华学院 与大学生畅谈如何培养智能制造人才
2023-03-27 13:04:00
作者:
  “智能制造是什么来头?”“我国智能制造面临怎样的困境以及如何突破?”“如何培养智能制造人才?”现如今,智能制造技术已在全世界兴起,而它所面临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影响仍值得探究。3月24日下午,文华学院20周年校庆系列讲座第五场开讲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电子工程专家丁汉应邀为文华学院师生作了题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上,丁汉院士带领广大学子再度认识智能制造,为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理论认知课,创造实践课和育人规划课。
  什么是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的范围很广,但我个人认为智能制造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第一个叫做数字制造,第二个叫做机器人,第三个叫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架构”,机器人技术是智能制造的运动“四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是智能制造的助飞“翅膀”。丁汉院士开篇即用十分简练形象的比喻介绍了智能制造的基本构成,指出了智能制造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提高制造装备和系统的适应性与自治性的科学内涵。
  目前,智能制造核心工艺装备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工艺领域应用亟待深入和从“经验工艺”走向“数字、智能工艺”以及国防军工等行业急需的特种工艺仍需突破两大方面。“这里面最核心的,我觉得最难的是怎么怎样把经验工艺走向数字化。就像人用手系个鞋带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对机器人来说说是很难的。”丁汉院士说到。因此在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两大科学问题上仍有待考究。 
  智能制造的新变革:中国并不落后
  丁汉院士长期从事机器人与数字制造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将机器人学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复杂曲面宽行加工理论,揭示了刀具“空间运动﹣包络成形﹣加工误差”间的微分传递规律,提出了高速加工稳定性分析的全离散法,突破了叶轮叶片数字化智能化加工技术瓶颈。他以国产自主CAM软件Turbo works为例介绍了它的功能特点以及强大仿真、自适应加工的优势。丁汉院士表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前景关键词是“共融”人—机—环境共融,使机器人向与环境、人及机器人之间自然交互的方向发展。共融机器人对结构、感知与控制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同时为制造业带来新的变革,开启新一代工艺智能技术的新赛道。
  中国早已提出要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发展方向,通过多举并措的方式不断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未来中国最主要的是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应做一些高附加值高的,要提高中国创造的影响力,保障国家安全、实施重大工程、支撑科学研究提供工艺和装备技术,促进产业向节能、节资、高效、环境友好型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创造民生新产品,提升民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支撑智慧社会建设。丁汉院士提出:“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而在新赛道上中国并不落后。” 
  一人一规划,成为生力军
  在讲座的最后,丁汉院士表示:“文华学院的教育质量都非常好,未来对我们智能制造也是一支生力军。”针对智能制造技术的变革,大学生如何在本科阶段学好智能制造这一问题,丁汉院士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大学生应认真学习课程,打好基础,带入问题学习,并且多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同时文华学院校长刘献君表示,一年可能做不成任何事,十年则可能做成任何事。面对学习我们要有战略眼光,做好一人一规划,持之以恒,一年可收获玉米小麦,十年可收获参天大树!(通讯员 宋珊珊 阮诗雨 刘思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