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
2022-04-22 16:53:00
作者:
  4月21日,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逸夫博物馆举行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暨“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启动仪式,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开展了科普舞台剧表演、“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科学实践等系列科普活动。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湖北省科协副主席朱志斌,湖北省科技厅外专处处长吴勇杰、副处长杜纯,湖北省科协学会部副部长陈玉芬,洪山区科协主席邱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校长、中科院院士王焰新,副校长赖旭龙,党委副书记王林清,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储祖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活动启动仪式。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致辞。她说,多年来,中国地质大学始终坚持弘扬“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自觉肩负高等教育“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发挥在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普教育,向全社会传播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努力为湖北省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做出地大贡献。她表示,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美丽中国 宜居地球”建设,不断完善地球系统科学学科布局,加快推进地球科学创新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资源能源、环境健康、绿色低碳、深地深空深海、地质灾害和人居安全等领域重大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将持续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制定“科普服务能力提升计划”,打造“美丽中国讲师团”“宜居地球大讲堂”等一系列科普品牌,推动科技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和成果资源的科普化,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吴骏充分肯定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创新科普形式、开展科普活动、打造科普品牌、建设科普基地等方面做的实践探索工作。他表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建设科技强省,科技创新要顶天立地,科学普及要铺天盖地,既要加强科技创新、做优塔尖,也要推进科学普及、夯实塔基。湖北省科技厅将积极推进全域科普纵深发展,围绕加强科普制度建设、优化科普顶层设计、夯实科普阵地建设、组织科普重点示范活动等,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储祖旺为参加“自然笔记”科普作品大赛和环保主题绘画大赛的获奖学生颁奖。此次环保主题绘画大赛共有36人参赛,26人获奖,“自然笔记”科普作品大赛共有25人参赛,10人获奖。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主任胡祥云、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社长毕克成交换了“地学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基金”签约文本。据悉,为进一步做实地大的科普工作、激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读物,该校地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与校出版社共同出资100万元,设立“地学科普图书创作与出版基金”,支持优秀科普图书原创和出版。
黄晓玫、王焰新、吴骏以及与会嘉宾及学生代表共同上台开启屏幕,宣布第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暨“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正式启动。
  “泉是人类最早认识、利用的地下水露头。从黄河文明到长江文明,一江一河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地下水的文化属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启动仪式后,王焰新院士开启了“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第一讲《地下水与环境》,吴骏为王焰新院士颁发“宜居地球”科普大讲堂第一讲纪念证书。
  在讲座中,王焰新从泉、井与人类文明,地下水与生态环境,水的起源、哲理与地下水科学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地下水科学。他从泉、井的水源和水量的区别向我们展现了地下水研究的几大方面:地下水动力学、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地下水年龄、水文地球化学。他强调,地下水质量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发展与演化,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对地下水起源的探索史。地下水科学作为当采学科、学科交叉融合区、新技术新方法汇集地,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珍珠的奥秘”“沉睡已久的化石”科普课堂……前来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分别在逸夫博物馆大厅、三楼达尔文实验站和科普教室开展了科学实践活动,逸夫博物馆科普人员带领学生们动手制作珍珠首饰和化石拓片。
  4月22日,工程学院窦斌教授将开展线上科普讲座《地球是个充热宝》,从地球的演化及结构,讲述了地热成因及开采利用方式,助力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宜居地球。
  4月23日至24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将开展富有挑战性的“寻宝科学家”系列亲子研学活动。
  王焰新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并肩同行,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为世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次活动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和湖北省地质局主办,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协、地球科学科普研究与创作中心、党委宣传部、附属学校、出版社、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湖北地质科学院具体承办。(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徐燕 隋吉祥 陈晶 刘安璐 摄影 王俊芳 张鸿等)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