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华中师范大学这群研究生党员一年过两次“生日”
2021-06-25 14:52:00
作者:
  “我很荣幸,我有两个生日:一个是我父母亲给我的生日,一个是党赋予我的政治生日。”在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104教室里,中共党员、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婧文如是说。
  党员“政治生日”是党员的入党日,是基层党支部通过其成为预备党员之日。从这一天开始,党员的政治生命随之开始。2019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提出“坚持和完善重温入党誓词、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使党内生活庄重、严肃、规范”。
  党组织是党员之家,为党员过好“政治生日”,是党组织的责任所在。时值建党一百周年,在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的指导下,法学院20级学术型研究生综合党支部坚持每月为当月入党的党员集中过“政治生日”。同时采用送政治生日贺卡、回忆入党历程、重温入党誓词等多样方式,将过“政治生日”打造成传递党组织关爱、增强党员意识、创新党支部活动的新载体。
  为纪念党员的政治生日,支部精心设计和定制了“政治生日”贺卡。贺卡以红色为主色调,封面印有烫金的党徽和“不忘初心”大字,旨在提醒党员不忘入党初心、不忘自己身为党员的鲜红底色。打开贺卡,一个立体的红船造型跃然纸上,带领党员“重返”1921年的红船,泛舟嘉兴南湖,重温革命先辈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鼓舞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贺卡内一侧是入党誓词,一侧是支部对党员的寄语“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践行入党誓词,履行党员职责,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政治生日”贺卡不仅承载着党支部诚挚的祝福,也满怀党支部对党员的希望和鞭策。
  入党是一个严格庄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接受考验的过程。在入党的历程中,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不断审视自己、端正自己、提高自己。
  谈起自己入党的初心和历程,来自四川的朱胜南思绪飞回了十三年前的那个夏天。2008年5月12日下午,朱胜南的科学课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打断。年轻的老师强作镇定用颤抖的声音让大家保持冷静,组织学生有序撤出教学楼。后来,面对满目疮痍,朱胜南才知道她刚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型的地震——汶川地震。在避难的过程中,朱胜南看见自己的老师带着有党员标识的红袖章不顾危险,冲在一线,组织群众疏散、发放应急物资、开展救援工作。老师说:“一个党员就是一块砖瓦,千万名党员共同筑起保卫人民的铜墙铁壁,作为党员,就是要站在人民前面发挥防护的作用。”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当时只有11岁的朱胜南,在她内心埋下了对党的向往和憧憬。要做一个像自己老师那样的党员,也成了朱胜南入党的初心。
  尽管各自入党时间、地点、历程不尽相同,但每一位党员都有个共同点:坚定信仰,对党忠诚。
  入党誓词,寥寥数语,却句句千钧,是对党的庄严承诺。当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郑重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便意味着在政治上迎来了新生。
  过“政治生日”的党员不仅自己重温入党誓词,重寻入党初心,也带领即将入党的新党员进行入党宣誓。这就让新党员在入党之初就接受教育、对标先进,发挥了党的传帮带传统。正是在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的党员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的过程中,党才历尽风雨而永葆生机,饱经考验而初心如磐。
  “我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在座的同学平安喜乐,学业有成;希望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愿党永葆本色,愿自己永守初心。”
  “希望自己能始终不忘初心,不忘肩负使命,争做优秀的共产党员。”
  “祝愿支部越来越好,支部中的每位同志都能学有所成。”
  “我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做合格党员,起到应有的表率作用,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谋求个人学习生活方面的进步,向优秀党员看齐,争取在下次过政治生日的时候看见不一样的自己!”
  像普通生日一样,在自己的政治生日之际,党员们许下生日愿望,为党和国家、为组织和自己送上生日祝福。
  今年以来,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2020级学术型研究生综合党支部已连续三个月累计为6名党员集体过了“政治生日”。以“政治生日”为契机,教育广大党员们时刻铭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保持组织归属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强化身份意识、责任意识,提醒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时刻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每一个中共党员都拥有两个生日。自然生日纪念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政治生日”纪念的,是对党的热爱与忠诚。过好“政治生日”看似简单,其意义却很深远。“政治生日”过一次,“政治年龄”长一岁,“政治觉悟”也要提高一步。这是在提醒每一位同志:无论时间过了多久,无论前路如何变幻,都不要忘了自己那个光辉的名字: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教育在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