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校长邹家安: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2017-11-03 09:39:00
中国教育在线
作者: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邹家安校长: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新洲一中:步青园一景

  十月金秋,武汉的桂花正处尾期,空气里似乎还飘散着若有若无的香味。时下各类树叶也始渐渐泛黄,其中点缀些许绿色,明媚的阳光下从林隙间穿透而过,秋风乍起,一棵棵树木也是迎风轻舞,霎那间这校园也变得灵动且五彩缤纷起来……

  在这醉美的时光里,由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的《走进中国著名中学》系列活动,本期来到了位于武汉市新洲区的新洲第一中学。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邹家安校长: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新洲一中

  新洲一中创建于1949年,是武汉市重点中学、湖北省重点中学和湖北省示范性高中。学校现有邾城、阳逻两个校区,教职工人数587人,学生人数3650人。经过60年的发展,新洲一中先后取得全国先进素质教育基地、湖北省文明单位……等各级荣誉数十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高考升学方面,继2016年斩获武汉市理科状元、榜眼、7人录取清华北大两校的良好成绩之后,2017年又以7人被两校录取的成绩领跑同类学校;一本过线人数再次突破一千大关,过线率跃升至近90%,升学成绩稳居武汉市前列……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邹家安校长: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新洲一中常务校长邹家安在科技楼前接受中国教育在线小e专访

  近几年,新洲一中取得一串串如此亮眼的办学成绩,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未来学校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教育在线记者小e对新洲一中的常务校长邹家安进行了专访。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

  优异的办学成绩背后正是老师们的辛苦付出,邹校长说,教师是一所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当前新洲一中有专业教师573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288人,中级教师204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4人,区级学科带头人47人;市级功勋班主任2人。在谈到一个优秀的教师怎么来界定或者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时?邹校长表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用谆谆教诲和拳拳之心来走近学生,成为他们可亲可敬之人,他们不仅传授学生的学业,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唯其胸中有千壑,方可幽兰自生芳。

  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邹家安校长: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学生下课路上

  “新洲一中会给每一位学生提供给成长和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新洲一中有哪些办学经验?在问到这个问题时,邹校长如此介绍到。

  学校坚持以立胜自强为主线,结合优良校风、学风建设,将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与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有机渗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征,制定针对性强的德育目标。坚持将发掘人的创新潜能与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和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积极创设条件,注重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沉浸式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专访新洲第一中学邹家安校长:以人为本、静待花开

   学生体育课

  从2017年起,湖北省全面启动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并且作为高招重要参考。在这种形式下,新洲一中实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相结合、学科素养与社会实践相交织的个性化培养模式,邹校长表示。

  通过设置贯穿整个高中阶段的系统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润物无声地将学生的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置于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期;通过全面设置高考必修课与艺术选修课以及各类学法交流、演讲辩论、科技人文艺术节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与艺术素养;通过建立健全各项体育活动、赛事以及心理活动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塑造健康的身心。新洲一中的教育模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重视体验和引导,强调过程与反馈,利用沉浸式教育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未来的教育是创造 而非机械式复制

  当前的基础教育有哪些问题,该如何发展?对于这个问题,邹校长表示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我们做得还相当不够。前不久,有件事情在网络上炒的沸沸扬扬——西方大国英国开始引进我国的小学数学教材。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在高科技方面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尚有差距。我们在基础教育上的成功也恰恰是我们的不足之处: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引导和塑造。基础教育阶段要特别注意智力的开发和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来学习。科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独立思考,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需要的是创造而不简单机械的复制。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2-07-02 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