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高校批量更名 湖北考生家长犯晕不知如何填报
2006-08-15 14:49:00
作者:
    

    山东科技大学今年在鄂文、理科投档线分别高达530分、533分,比二本(一)批次线还分别高出11分、17分。这是一所位于青岛的二本(二)高校,1999年由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合并前两年,两所学校在很多省份都遭遇第一志愿不足的困境,而更名后,考生报考热情直线上升,近两年尤其明显。2004年,该校理工类在鄂投档线高出批次线30分,2005年在鄂文理科投档线都高出批次40多分,理科投档线高达521分,仅比一本线低3分。

   湖北籍学生章茜是山东科技大学日语系2005级学生,当初填报志愿时,她在众多学校中一眼就看中了山东科技大学。“其实当时也不怎么了解这个学校,但是看到‘科技’和‘大学’,就觉得这个学校应该档次不错,如果叫原来的名字,我肯定不会报”。

   翻开《湖北招生考试》杂志,里面密密麻麻列着上千所大学,“科技”、“理工”、“工程”等名称频频出现,而“地质”、“农林”、“纺织”、“师范”等词,越来越少地出现在校名中,这都是近年来高校改名浪潮的结果。

  以湖北为例,在鄂86所本科高校中,以“理工”、“科技”、“工程”命名的有13所,约占总数的11.2%,其中有5所改过名,分别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原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原武汉纺织工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原楚天欧亚职业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原武汉化工学院)。近十年,湖北没有更改过校名的高校屈指可数。

  华科大教科院别敦荣教授介绍,湖北的情况还算好的,在全国1000多所公办高校中,近十年来近一半高校改了校名。

  ◆现状 高校更名,招生“双刃剑”

  很难说高校更名就是为了招生,但更名确实会对招生带来影响,尤其是对外省考生。

  有的立竿见影,尤其是原校名中带有“纺织”、“农林”等字样的高校,改一个更时髦的名字后,生源情况往往大为好转。

  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鄂招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148人,其中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招生大获成功。以河南为例,该校自2003年起,在河南的录取线大都保持在当地批次线30分以上,今年在河南的文理科投档线分别比批次线高出30、23分。

  有的却经过了反复。武汉理工大学招办主任王年军介绍,该校2000年由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建。这三所学校分别在材料、汽车、航海领域颇有名气,原来各自生源都不错,但合并后新的武汉理工大学却经历了一个逐渐被人认可的过程。

  2000年,合并第一年,该校在全国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仅为55%,2001年为85%,2002年以后才逐渐稳定在95%以上。从录取分数线看,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该校在湖北踩线录取,直到2003年情况才逐步稳定在高出一本线15~20分。

  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与武汉城建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丢了“华工”和“同济”两块金字招牌,华科大用了3年才缓解这一阵痛。

  该校山东招生组组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于克训教授说,刚合并时,很多考生甚至中学都以为华科大是民办院校,填报热情不高。

  华科大相关负责人介绍,合并前,同济医科大学在我国医学院中名列前茅,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仅次于北大、清华;合并后,“同济”的名字仅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得以保留,生源质量一度严重下滑,后经过学校大力宣传,近两年才稳步提升。

  ◆原因 “素质提升了,穿衣档次也要提升”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武汉化工学院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招就处副处长邓新洲介绍,该校更名主要是因为原有校名中“化工”二字已不能涵盖学校全部现有学科,难以体现学校办学发展。

  武汉化工学院建校于1972年,原化工部属高校,化工部撤销后,1998年归为省属高校。该校建立之初只设有工学,到更名前,已发展到拥有15个学院、1个部和1个研究设计院,设有工、理、管、经、文、法学6个学科门类。而据教育部规定,设有5个以上学科门类的学校可冠名“大学”。

  邓新洲打了个比方,就像一个人素质提升后,穿衣服的档次也会跟着提升。另外,单纯叫“化工”,“对非化工专业的招生和就业很不利。”

  该校去年起在湖北以新校名招生,在外省招生则于今年起用新校名。今年,除北京、天津、上海等几个直辖市,该校在多数省份的第一志愿报考率都达到100%%。在招生的29个省份中,录取线超过当地重点线10分以上的省份有20个。

  “由于用新校名招生时间不长,是不是更名带来的影响,现在还不敢下定论,但可预见的是,‘工程’比‘化工’、‘大学’比‘学院’对考生的吸引力更大一些。”邓新洲说。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别敦荣说,武汉工程大学的更名个案很有代表性,正好能反映出高校更名的三大原因。

  首先是体制转变。从1997年行业办学体制改变以来,一些为某个行业服务、带有突出学科和行业性质的高校少了。二是迎合考生需求。行业性院校大多就业面很窄,且学生一打上本行业“烙印”,毕业后改职业很难。第三个原因是高校内部学科专业发展需要。

  别敦荣介绍,近十年来,高校经历了两次更名高潮,一次是1997年至2000年左右,在行业办学体制瓦解后,高校大合并浪潮中,很多学校失去了原来的校名,如2000年,新武汉大学组建,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分别成为新武大的信息学部、工学部和医学部;第二次高潮是近两年涌起的“升格潮”,今年6月6日,中国民用航空学院正式更名为中国民航大学,成为今年通过教育部审批的第19所本科院校。此前,重庆交通学院更名为重庆交通大学,西北政法学院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2005年,有近40所高校申请更名,大部分通过了教育部审批。

  ◆反思 更名不是招生的灵丹妙药

  近年来,以“地质”或“矿业”命名的大学日益稀少,到今年为止,只剩不到十所,位于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便是其中一所。多年未更换过校名,但该校仍在招生困局中获得突破。

  该校招办主任严嘉介绍,2000年前,该校在全国乃至湖北的第一志愿从未满过,但该校并未求大求全,而是立足地球科学、多学科发展,将不被考生理解的“劣势”转化为品牌效应。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引起重视,该校的生源状况逐年好转,已连续三年在全国的第一志愿录取率稳定在90%以上。2002年以来,该校在湖北的第一志愿考生一直超额,录取分数线从压线逐步提高到高出重点线5分、10分,现在则稳定在重点线上15分左右。今年,该校在全国大部分省份录取线平均超过当地重点线5~10分,在新疆、海南等地高出40分以上,而地学、资源、环境、能源等专业正是考生首选。

  某省属高校负责人认为,在中国当前的评价体制下,国家、社会、老百姓都按同一种观念看不同对象,即把对清华、北大的评估标准也放到一般大学上。但不论是在国家投入还是办学基础上,普通非重点大学根本不能与清华、北大同日而语。很多学校都想一步步往上爬,晋级为省重点、国家重点,因此不惜改名时贪大求全,“中南”、“东南”、“中国”满天飞。这一点跟美国不同,美国高校大多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像麻省理工大学,从没改过名,但丝毫不影响它的世界名校地位。

  ◆提醒 更名招数多填志愿时擦亮眼

  高校更名首先冲击的是考生。每年高考前的《高考报考指南》只有学校名称而无学校介绍,有些学生和家长报考前也没到网上详细查询高校相关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别敦荣提醒,考生和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高校学术力量及研究成果,多方面了解掌握更多信息。同时要少一些偏见,不要只凭名称判断高校。其实,大学更名有一番规律可循。区域上求大、求响

  如原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原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不过他们确实在某个领域内有第一的成就。

  有的高校叫不了“中国”就看上了地区,华东、华北、华南都是争抢激烈的名号。而现在一些更名以它们为首的高校,往往并非处于中心地区,例如华东交通大学在江西而不是上海。

  以“××省”命名也成为高校更名趋势。如湖南,除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少数学校在长沙外,很多冠以“湖南”的高校大多在地市。

  工科院校更名为“××科技”“××理工”“××工程”的居多。以前的一些行业性院校大多是工科学校,现在纷纷更改为综合通用型名字以求拓宽发展空间。

来源:《长江日报》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05-20 1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