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选择了双学位要坚持 武汉近四成考生未通关

      2012-01-17    

  如今,不少大学生除修读本专业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在本校或跨校辅修第二专业,以期成为“双学士”。从2001年起,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在汉的七所部属高校学生可以跨校辅修双学位,互相选修课程,实行学分互认,每个学分收费100元。记者调查了解到,截至2011年,报名修读“七校联合”双学位的学生超过3.5万人,但近四成学生最终没有获得第二学位。

  蜂拥上:热门专业需“摇号”

  武汉“七校联合”双学位课程,2001年到2011年,开办专业由25个增至50多个,修读人数由每年1364人增至5000多人。因为就业压力、或出于兴趣等原因,跨校报名辅修武大、华科英语、新闻、法学等热门专业双学位的学生尤其多,而报名的文科生也明显多于理工科学生。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政法学院、管理学院等文科院系的学生成为报名辅修双学位的主力军。该校外语系大三一个班20人里,有14人辅修双学位。“学外语的没有其他专业优势,怎么找工作啊?”该班代同学感叹道。无独有偶,武汉理工大学英语系大三一个班级,全班23名学生也有一半辅修,且全部选择跨校修读武汉大学的双学位。

  外语系也成为双学位热门,“2009年左右,辅修华科英语系双学位的学生最多,达到1500人。”该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许明武教授告诉记者,为保证质量,近两年该专业双学位招生控制在1100人左右。

  虽然,一些热门专业的双学位报名设置了不能挂科、要过英语四级等门槛,但报名人数仍超标。“2012年,我们开始用电脑摇号。”地大教务处一名负责人介绍,以前,该校按学分绩点排名选拔,但发现文理科学生绩点标准不一,因此改为随机筛选。

  难坚持:许多学生半途而废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01级的刘同学是第一批“七校联合”双学位的学生,当年他辅修了华科的英语专业。“双学位的学习是利用双休时间,可我大三开始忙于比赛和实验室项目,根本难以顾及,更难以同时完成两篇毕业论文……”刘同学遗憾地说,由于经常逃课和错过考试,他最终只拿到第二学位部分课程的选修学分。“我们班200多人,少的时候只有七八十人到堂上课。”武汉理工大学的周同学告诉记者,她跨校辅修的双学位,虽然因为兴趣很少旷课,但因校园活动、第一专业的复习考试等不得不缺课。

  地大教务处一名负责人表示,该校每年拿不到双学位证书的学生约占1/3。原因包括一些跨校辅修的学生,达不到其他高校的第二学位申请要求(如武大要求过英语六级,华科、华师等要求过英语四级);还有一些学生坚持不下来,双休上课吃不消,主动放弃;再就是各种考试时段集中,辅修课考试没过,学分没拿够,未能毕业。

  记者了解到,某重点部属院校跨校修读双学位的学生中,2004级有575人报名修读,最终拿到学位的仅118人,拿证率仅两成。未拿到双学位证的学生,修满一定学分的可拿到辅修证,或是记录课程学分。

  慎选择:选定了就不要放弃

  每到大二学期末,七所部属高校中的许多学生就开始为双学位纠结:修?还是不修?

  “能坚持修完双学位的,很不容易。”许明武教授说,双学位课多在双休或暑假,有一次,大热天的中午,他看到两个上双学位课的女孩撑伞在树荫下午休,特别感动。他说,修双学位就意味着得放弃双休或牺牲假期、在学习上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还要辛苦跨校奔波。

  华科教务处熊蕊教授告诉记者,一些省属院校有望加入“七校联合”构成“十校联合”,“学生选择资源会更宽,但也应更慎重。”熊蕊说,双学位的就读门槛只会更高,“不会低于第一学位的要求,双学位更不会随便‘贱卖’。”

  地大教务处负责人也表示,修双学位切记不能盲目跟风。在选择双学位之前,应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做出选择后,应当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认真学习、咬牙坚持。针对不少学生热衷辅修财经类双学位,他不建议:“没有高数基础的文科类专业同学应当慎重考虑填报经济类学科,课程较难不易过关,还不如用修双学位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本专业的学习中,效果可能更好。”(楚天都市报)

湖北分站二维码
[中国教育在线湖北分站]
扫一扫 关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Ƽ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